建德草莓

白茶地方标准

发布日期:2021-11-05 17:55:17   浏览量 :845
发布日期:2021-11-05 17:55:17  
845

                                        白茶  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00001前    言

《白茶》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栽培技术;

——第2部分:加工技术;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01/Tⅹⅹⅹ.1 《白茶》的第1部分。

本部分自 年 月  日起开始实施;

本部分由市农业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为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茶叶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友炯 。

 
 

白茶  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00001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白茶的基地条件、品种和苗木、新茶园建设、茶树修剪、肥培、水份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热寒害防控、鲜叶采摘和农事档案。

本部分适用于白茶园的栽培管理。

000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717    土壤水份测定法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 11767   茶树种苗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000013 新建园地环境条件要求

000013.1 空气、水质、环境

按NY 5020执行。

000013.2 坡度

山地坡度应在25º以下。

000013.3 土壤

土壤PH值4.0-5.5,活性钙含量低于0.2%,土层深度8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地下水位在离地表100cm以下。

000013.4 园地设计

000013.4.1 茶园应设计主道、支道、园道。主道路面宽应3m以上,支道路面宽应不小于2m,园道路面宽应不小于1.5m。

000013.4.2 茶园应设置排蓄水系统,其设置应与地形、道路相协调,同时坡地茶园的上界应建好山水隔离沟;易造成水土冲刷处修筑水土截留沟;地下水位高处开筑排水沟。茶园四周应设置隔离沟,沟底宽30cm,深50cm以上;各水沟出口处设置1m3见方的水池,每1.5hm2~2hm2设置一个。

000013.4.3 茶园应设置防护林带。山地茶园上方与周边应留置林带;园内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

茶园隔离沟外则,主道、支道两旁、园道一旁、山顶、山脊均应植树;树行与茶行的最近距离应不小于1.5m。树种应选择深根性植物。

000014 品种和苗木

000014.1 白茶品种选择

白茶生产基地宜选用新安白茶1号、2号、3号及白叶1号等适制性优的白茶良种。

000014.2 苗木质量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茶苗质量要求

级别

苗高

茎粗

着叶数

一级分枝数

侧根数

侧根长度

品种纯度

危险性病虫害

cm

mm

cm

%

>30

>3.0

≥8

>1

>4

>12

100

不得检出

≥20

≥1.8

≥6

≥0

≥2

≥4

100

不得检出

000015 新茶园建设

000015.1 茶行布局 

按等高线布置茶行。坡度15°以下直接开垦,单行水平宽度120cm~150cm;坡度15°以上筑梯地,修筑梯面宽1.5m以上的内倾3°~5°等高梯地;每增加1行茶树,梯面增宽1.2m~1.5m。

000015.2 园地开垦 

000015.2.1 园地应全面深垦。荒山分初垦和复垦,初垦深约40cm,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复垦深度要求在茶树种植行幅度100cm范围内进行深沟撩壕,宽60cm,深50cm。熟地深垦一次即可,把熟土覆下,底土翻上。

000015.2.2 结合复垦应分层施入底肥,要求施用厩肥40t~60t/ha或饼肥4.5t/ha,或其它适用有机肥料。

000016 茶苗定植

000016.1 定植时间 

分春季和秋季种植:春季定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定植在10上旬至11月下旬。

000016.2 定植密度

种植规格宜选择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

 a)单行条植:行幅150cm,丛距30cm,每丛定植2株,每公顷基本苗4万~4.5万株;

 b)双行条植:行幅150cm,小行距30cm~40cm,丛距30cm,每丛定植2株,茶丛交错排列,每公顷基本苗8万~9万株。

000016.3 种植方法

000016.3.1 根据种植密度,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植沟或穴,要求现开现种,原则上要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

000016.3.2 栽植时,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后,逐层填土,层层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后浇足“定根水”,再适当覆些松土至埋没根颈处为宜。

000016.3.3 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茅草、稻草、秸秆等,667m2用量750kg。

000016.3.4 栽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适时补齐。

000016.4 现有非白茶园,可借助嫁接技术改造成园。

000017 茶树修剪

000017.1 定型修剪

用于幼龄茶园。一般分3次完成,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晚秋或早春)时,用整枝剪在离地15cm处开剪;第二次在栽植后第二年的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在离地25cm~30 cm处开剪; 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的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用篱剪在离地35cm~40cm处开剪。剪口要光滑。

000017.2 轻修剪

用于生产茶园。轻修剪每年可进行1~2次,时间安排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易受冻害的高山茶区安排在春茶前(2月中、下旬)。修剪深度为3cm~5cm,以剪去树冠面突出枝,不成熟枝,达到采摘面平整为度。

000017.3 深修剪

用于中、低产茶园改造。 深修剪的时间应安排在春茶提早结束后(4月底前)进行。深修剪程度要因树因地制宜,原则是以剪去鸡爪枝、细弱枝,保持树冠平整。

000017.4 重修剪

用于树势初现衰老的投产园改造。重修剪的时间应安排在春茶结束后(5月上中旬)进行。重修剪刀口要求平整,高度以离地25cm左右。

000017.5 台刈

用于树枝衰败,产量很低的茶园改造。时间宜在4月中、下旬;台刈应贴地或接近地面5cm以内刈去,切口须光滑平整。

000017.6 剪后留养

轻修剪过的茶园以采叶为主; 深修剪、重修剪茶园以养为主;台刈改造茶园要重新塑造树冠。

000018 肥培与土壤管理

000018.1 肥培管理

000018.1.1 茶园每年施基肥,基肥使用时间宜早,高山茶园10月中旬,平地及低丘茶园不迟于11月份。基肥种类有饼肥、厩肥、绿肥和商品有机肥,并配施茶叶专用复合肥或适合茶园使用的单元化肥。

000018.1.2 茶树生产季节要分季分次追肥。追肥时间:春肥2月中下旬,夏肥5月上中旬,秋肥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分期施。

000018.1.3 茶叶生产季节可配施叶面肥。叶面肥以氮为主,磷、钾及微量元素为辅助。叶面肥浓度分别按相应的产品使用说明。喷洒时间晴天宜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000018.1.4 肥料用量及配比

生产茶园氮肥施用量一般按采750kg/ha干茶施纯氮270kg-300kg/ha为计,其中2/3以有机肥或有机专用复合肥作基肥,1/3以无机肥作追肥。春、夏、秋三次追肥的比例一般以3:1:1为宜;全年氮、磷、钾的配比,应因园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以3:1:1为宜,其中磷、钾肥主要作基肥使用。使用肥料均应开沟深施。

幼龄茶园氮肥使用量一般按树龄来确定,在旱季应勤施稀薄农家液肥或稀薄化肥;2年生施肥量为施纯氮45kg~60kg/ha,3年生为75kg~120kg/ha;4年~5年生可按生产茶园执行。幼龄茶园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以2:1:1为宜。

000018.1.5 在幼龄茶园或树冠未封垄的茶园行间种植豆科绿肥,待长势旺盛时结合深挖,将绿肥覆于土中。

000018.2 水份管理

茶园积水时,要及时排除;通过铺草、地面覆盖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保持土壤水份。

000018.3 土壤管理

000018.3.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000018.3.2 中耕除草。春耕,5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深度10cm左右;秋耕,10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深度20~25cm,结合施入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

000018.3.3 采用地表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并抑制杂草生长,覆盖厚度以不见露土为宜。

000019 病虫害防治

000019.1 防治原则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有限的化学防治。

000019.2 防治措施

000019.2.1 农业防治

000019.2.1.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白茶品种。

000019.2.1.2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创造不利于危害芽叶的病虫的食物源环境。

000019.2.1.3 通过修剪与清园,创建不利于害虫危害的生态环境。

000019.2.1.4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土壤中越冬害虫基数。

000019.2.1.5 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000019.2.2 生物防治

000019.2.2.1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类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000019.2.2.2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000019.2.3 物理防治

000019.2.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尺蠖、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000019.2.3.2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

000019.2.3.3 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治杂草。

000019.2.4 化学防治

000019.2.4.1 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期与防治指标参见表1

表1    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期与防治指标    

病虫名称

发生期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推荐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

4月上旬至5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11月上旬

夏茶百叶虫量6头,

秋茶百叶虫量12头,

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吡虫啉, 苦参碱, 联苯菊酯

茶橙瘿螨

5月中旬,6月上旬至7月中旬,8月上、中旬,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平均每叶有螨16~22头

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克螨特, 哒螨灵

茶尺蠖

4月上旬至6月中旬,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

投产茶园每亩虫量4500头

3龄前幼虫期

溴氰菊酯, 茶尺蠖病毒, 功夫菊酯

黑刺粉虱

4月上旬至5月上旬, 6月上旬至7月上旬, 8月上旬, 9月上、中旬, 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小叶种2~3头/叶

大叶种4~7头/叶

卵孵化盛末期

辛硫磷, 吡虫啉

茶毛虫

4月上旬至6月中旬, 7月上旬至9月下旬

百丛卵块5个以上

3龄前幼虫期

溴氰菊酯, 辛硫磷,

功夫菊酯, 联苯菊酯

茶黑毒蛾

3月下旬至5月中旬, 7月中旬至10月中旬,

第一代每亩虫量2900头第二代4500头

3龄前幼虫期

联苯菊酯, 敌敌畏, 苦参碱

茶丽纹象甲

5月中旬至8月上旬

投产茶园每亩虫量10000头

成虫出土盛末期

联苯菊酯, 巴丹

茶细蛾

4月上旬至6月中旬, 7月中旬至11月上旬,

百芽梢有虫7头以上

潜叶、卷边期(1~3龄幼虫期

苦参碱, 溴氰菊酯, 敌敌畏

炭疽病

5月上旬至6月下旬, 8月上旬至10月下旬

叶罹病率6%

霉雨或秋雨期发病重,发病率﹥6%

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

000019.2.4.2 茶树主要病虫害对口农药使用方法见表2

表2     茶树主要病虫害对口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名称

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

50%辛硫磷乳油

1000~1500

5天

2.5%联苯菊酯乳油

3000~6000

6天

2.5%溴氰菊酯乳油

4000~6000

5天

2.5%功夫菊酯乳油

3000~4000

5天

10%吡虫啉

3000~4000

10天

80%敌敌畏乳油

800~1000

6天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7天

73%克螨特

2000

10天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10天

98%巴丹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7天

0.6%苦参碱乳油

1000

3天

15%哒螨灵乳油

2000~3000

10天

茶尺蠖病毒制剂

1000

3天

45%晶体石硫合剂

150~200

采摘期不能使用

000019.3 用药安全要求

按GB4285 和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

0000110 灾害

0000110.1 冻害预防

0000110.1.1 越冬期冻害预防,根据情况,或以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以加厚土层,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

0000110.1.2 受冻后的护理

0000110.1.2.1 按照受冻害的程度采取不同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

0000110.1.2.2 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补充追肥并进行根外施肥。

0000110.1.2.3 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

0000110.2 热害防治

高温、干旱季节到来前,进行茶行铺草、遮阳覆盖等,或采取间作套种等措施。

0000111 鲜叶采摘

0000111.1 鲜叶标准

处于白化期,嫩度为一芽一叶展或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初展的春茶。

0000111.2 开采适期 

茶园中10%茶芽达到一芽一叶展时为开采适期。

0000111.3 采下的芽叶应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进行盛装,禁用不通气的塑料袋、布袋等软包装材料。

0000111.4 鲜叶运送必须及时,避免日晒雨淋,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放。

0000112 农事档案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鲜叶采摘情况、批次号,及生产过程中的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每批原料可溯源。

                                     白茶  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00001前    言

《白茶》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01/T 095 《白茶》的第2部分。

本部分自2007年  月  日起开始实施;

本部分由建德市农业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茶叶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友炯 .

 
 

白茶  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00001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白茶鲜叶原料、加工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白茶的加工。

000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DB33/T 479 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

00001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000013.1 条型白茶

按条型茶加工工艺制作成的白茶。

000013.2 扁型白茶

按扁型茶加工工艺制作成的白茶。

000013.3 卷曲型白茶

按卷曲型茶加工工艺制作成的白茶。

000014 鲜叶原料

000014.1 基本要求:1芽1~3叶,不带茶蒂,不含鳞片、鱼叶,新鲜,无劣变或异味,无其它非茶类杂物。

000014.2 鲜叶分级,分为三个级别,指标详见表1。

表1  千岛银珍茶鲜叶分级指标

级 别

指 标

特 级

色黄泛绿,1芽2叶初展、匀齐纯净;不含绿色芽、断芽、紫芽、单片。

1 级

色黄泛绿,1芽1叶、完整、尚匀齐;不含断芽、紫芽、单片

2 级

色黄泛白,1芽2~3叶、较长、完整。

000015 加工基本要求

000015.1 加工场所

000015.1.1 加工场所、加工设备和卫生设施按DB33/T 479 执行。

000015.1.2 加工场所用水按GB 5749执行。

000015.2 加工人员

000015.2.1 应持有健康证。

000015.2.2 掌握茶叶加工基本技能与卫生要求。

000015.2.3 进入加工场所应换鞋,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包装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000015.2.4 需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准在加工与包装场所吸烟、饮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000015.3 加工配套机组

滚筒式杀青机、烘焙机、往复式理条机、扁形茶炒干机、双锅曲毫机、辉锅器具。杀青机出口端应配快速冷却装置。

000016 加工工艺

分为扁形、条形、卷曲形加工工艺。

000016.1 扁形白茶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摊凉回潮→理条→做扁→辉锅。

000016.1.1 扁形茶加工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参数见表2。

表2  扁形茶加工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参数

工艺

设备

温度

投叶量

时间

程度

摊放

竹匾、竹簟

不锈钢丝网

常温

厚度不超过3cm 

4h~12h

叶质变软,表面干爽,叶色失鲜,清香显露。

杀青

30、40、50等中小型滚筒机

250℃~280℃

10kg~20kg/台时

120s~150s

折茎不断,芽叶紧抱,色黄绿,香露。

摊凉回潮

竹匾、竹簟

常温

厚度<2cm

1h~1.5h

叶色保持绿翠程度。叶质

柔软手捻不碎.

理条

宽槽理条机

150℃~160℃

5kg~7.5kg/台时

3min~5min

成直条形.

做扁

扁茶炒制机

160℃~180℃

3kg~5kg/台时

5min~10min

成扁形,约9成干度

手工辉锅

龙井茶锅

100℃~110℃

1kg~1.5kg/台时

15min~20min

扁平、挺直、光滑、干燥

000016.2 条形茶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理条→搓条初烘→摊凉→焙干→整理。

000016.2.1 条形茶加工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参数见表3。

表3  条形茶加工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参数

工艺

设备

温度

投叶量

时间

程度

摊放

竹匾、竹簟

不锈钢丝网

常温

厚度不超过3cm 

4h~12h

叶质变软,表面干爽,叶色失鲜,清香显露。

杀青

40、50、60型滚筒机

250℃~280℃

20kg~40kg/台时

110s~130s

折茎不断,芽叶紧抱,色黄绿,香露。

摊凉回潮

竹匾、竹簟

常温

厚度<2cm

1h~1.5h

叶色保持绿翠程度。叶质

柔软手捻不碎.

理条

宽槽理条机

150℃~160℃

3kg~5kg/台时

5min~10min

成直条形. 

搓条

热风理条机

100℃~110℃

3kg~5kg/台时

5min~10min

成直条定形,.约8成干度

焙干

烘焙提香机

90℃~100℃

3kg~5kg/台时

3min~5min

足干冒香,手捻成粉。

000016.3 卷曲形茶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做形→焙干→整理。

000016.3.1 卷曲形茶加工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参数

表3 卷曲茶加工设备配置与工艺技术参数

工艺

设备

温度

投叶量

时间

程度

摊放

竹匾、竹簟

不锈钢丝网

常温

厚度不超过3cm 

4h~12h

叶质变软,表面干爽,叶色失鲜,清香显露。

杀青

30、40、50等中小型滚筒机

250℃~280℃

20kg~40kg/台时

110s~130s

折茎不断,芽叶紧抱,色黄绿,香露。

摊凉回潮

竹匾、竹簟

常温

厚度<2cm

1h~1.5h

叶色保持绿翠程度。叶质

柔软手捻不碎.

揉捻

35、45型揉捻机

常温

筒体90%满

10min~15min

茶条卷曲、完整无碎。

初烘

烘焙机

110℃~130℃

厚度<1cm

5min~6min

触手感、捏团弹开

做形

双锅曲毫机

90℃~100℃

2.5kg

20min~25min

定形、8成干

焙干

烘焙提香机

90℃~100℃

3kg~5kg/台时

20min~25min

足干,显香,手捻成粉。

000017 技术要点

000017.1 鲜叶摊青

000017.1.1 摊青场所应干净、干燥、阴凉通风、无尘、无异味。

000017.1.2 摊青器具采用透气、无异味的竹帘、竹扁、簚垫或其它清洁、透气、无异味的栅帘。有条件的可使用可控式摊青机械。

000017.1.3 鲜叶进厂分级摊青,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鲜叶要分开摊青;上、下午以及晴、阴、雨天的采摘的鲜叶要分别摊青。一般摊放4h~12h,中途每隔2h轻翻一次。

000017.2 杀青

000017.2.1 点火启动滚筒式杀青机,待投叶端口筒体温度升至280300℃(或手背试探投叶端口有强灼手感)时投料付制;同时启动快速冷却装置。

000017.2.2 杀青正常后需保持火温均衡与投料均衡。

000017.2.3 杀青程度:色泽由鲜黄转为暗黄,无青草味、茶香显露,手握有轻微刺触手感,折之不断有弹性;失重率控制在40%左右。

000017.3 理条

适用于加工扁形与直条形茶加工。

000017.3.1 作用理直条形,降低水份,采用大7槽或大9槽往复式理条机效果更好。

000017.3.2 程度控制  扁形白茶含水率在50%左右,手捏有弹性,呈直条形;条形茶含水率在40%左右,互不粘连。

000017.3.3 出锅后在制品应进行充分摊凉回潮。

000017.4 做扁

适用扁形茶加工。

000017.4.1 利用扁形茶成型机,长板式机投叶量控制在每锅0.5㎏,历时5min~8 min;三锅连续式每锅0.2㎏, 历时2min~3min。

000017.4.2 出锅后应用4孔筛进行撩头分筛,10孔筛割去茶末;用风选簸除茶片。

000017.5 搓条 

适用条形茶加工.

000017.5.1 利用热风理条机,锅温度调试后 投叶量控制在每槽0.1㎏,边理边人工人搓条:用手把在制品从槽中取到手掌中,两手合掌,沿单向搓条,用力适度,历时2min~3min。

000017.5.2 程度控制  定形,干燥度控制8成。

000017.6 做形

适用卷曲形茶加工

000017.6.1 利用曲毫机做形,应把握好叶量、温度,调节好炒板幅度.

000017.6.2 程度控制  定卷曲形,干燥度控制8成左右。

000017.7 焙干足火

000017.7.1 用烘焙机将在制品烘至足干。

000017.7.2 程度控制  色泽金黄带润,手捻成粉;含水率在5%之内。

000017.7.3 出锅后即进行摊凉,分级,入库。

000018 加工档案

应建立完善的加工档案,记载加工过程中如鲜叶产地、品种、数量、等级、批次、加工成品后的质量等级等情况。

                                       白茶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00001前    言

《新安白茶》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01/Tⅹⅹ《新安白茶》的第3部分。

本部分在原来DB330182/T 012—2003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首先原部分的名称为“白茶”改为“质量安全要求”;理化指标中的含率水原5.0%调整为6.0%,卫生指标参照NY/T 5244标准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标准;本部分附录A是本部分的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的第3章中的4条为强制性条件,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部分由建德市农业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建德市茶叶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友炯.

 
 

白茶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00001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白茶的分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白茶的质量安全要求。

000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GB/T 4789.3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57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94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6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8304 茶 水份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14茶 游离安氨基酸总量测定

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NY/T 524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000013 要求

000013.1 分级

白茶产品分特级、一级、二级。

000013.2 基本要求

具有白茶的自然品质,干茶色泽显黄隐绿,滋味鲜嫩,无劣变、无污染,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000013.3 实物标准样

白茶按等级设实物样,共计三套标准样,分别为其技术要求的最低标准界限。同一等级标准样的原料、感官、理化等指标要相应一致。该实物样制作方法见附录A 。

标准样每2年更换一次。

000013.4 感官品质

000013.4.1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新安白茶感官品质要求

等级

外 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扁形

条形

卷曲形

特级

扁平,光滑,挺直,匀整,嫩黄色润.

条紧直,匀整,

嫩黄润色.

盘曲,匀整,嫩黄。

嫩黄,明亮

嫩香鲜持久

鲜醇厚

1芽2叶初展,完整,叶嫩黄,脉嫩绿.

1级

扁平,挺直,尚匀,黄润.

条直,匀整,

黄润略带绿.

盘曲较细紧,匀整,嫩黄隐绿。

黄, 明亮

嫩香高

浓醇

1芽1叶,完整,

叶嫩黄,脉嫩绿.

2级

扁平,尚直,尚匀,黄润泛绿.

条直,尚匀,

黄润泛绿.

尚盘曲,嫩黄泛绿。外形较大。

黄绿,尚明亮

嫩香较高

醇厚

1芽2~3叶,叶嫩黄带绿,脉绿.较粗大。

000013.5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新安白茶理化指标

项目

水浸出物

≥ %

游离氨基酸

≥ %

总灰分

≤ %

碎末

≤ %

水份

≤ %

指标 

30.0

5.0

6.5

3

6.0

000013.6 卫生指标

按GB 2762、G2763执行并参考NY/T 5244,具体安全卫生指标见表3。

表3 新安白茶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

铅mg/kg 

≤5.0

稀土 mg/kg

≤2.0

六六六 mg/kg

≤0.2

滴滴涕 mg/kg

≤0.2

氯菊酯mg/kg

≤20

氯氰菊酯mg/kg

≤20

氟氰戊菊酯 mg/kg

≤20

溴氰菊酯mg/kg

≤10

顺式氰戊菊酯 mg/kg

≤2.0

乙酰甲胺磷 mg/kg

≤0.1

杀螟硫磷mg/kg

≤0.5

联苯菊酯mg/kg

≤5.0

大肠菌群 个/100g

≤300

000013.7 净含量

净含量负偏差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000014 试验方法

000014.1 感官检验

以实物标准样为依据,对照感官品质要求,按NY/T 787执行。

000014.2 理化检验

000014.2.1 水份测定  按GB/T 8304规定进行。

000014.2.2 水浸出物测定  按GB/T 8305规定进行。

000014.2.3 总灰分测定  按GB/T 8306的规定进行。

000014.2.4 游离安氨基酸测定按GB/T 8314的规定进行。

000014.2.5 碎末含量测定  按GB/T 8311的规定进行。

000014.3 安全卫生检验

000014.3.1 卫生指标检验按GB/T 5009.57进行。

000014.3.2 铅检验按GB/T 5009.12进行。

000014.3.3 稀土检验按GB/T 5009.94进行。

000014.3.4 六六六、滴滴涕检验按GB/T 5009.19进行。

000014.3.5 氯菊酯检验按GB/T 5009.106 进行。

000014.3.6 氯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检验按GB/T 5009.110进行。

000014.3.7 联苯菊酯、氟氰戊菊酯检验按GB/T 5009.146进行。

000014.3.8 乙酰甲胺磷检验按GB/T 5009.103进行。

000014.3.9 杀螟硫磷检验按GB/T 5009.20进行。

000014.3.10 大肠菌群按GB/T 4789.3规定进行。

000014.4 净含量检验

净含量用感量为0.1g天平称取除包装的产品,与产品标示对照进行测定。

000015 检验规定

000015.1 组批

产品均应以为单位,同批产品的质量规格和包装应一致。

000015.2 抽样

按GB/T 8302规定进行。

000015.3 检验

000015.4 出厂检验

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证明,方可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品质、水份、净含量和包装标签。

000015.5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

000015.5.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c)人为或自然因素是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000015.5.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GB/T 8302的规定随机抽取。

000015.6 判定规则

000015.6.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产品,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为合格。

000015.6.2 凡劣变、有污染、有异气味或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则判为不合格产品。

000015.6.3 除卫生指标外,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复检,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品质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000016 标志、标签

000016.1 包装盒(罐)标签应符合GB 7718规定。

000016.2 包装盒(罐、袋)应准确标明:商标、品名、质量等级、净含量、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贮存方法、保质期、产地、厂名、厂址等文字标签内容,并注明检验员真实姓名,联系电话等。

000016.3 包装箱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

000017 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000017.1 包装

包装容器与材料符合SB/T10035规定。

000017.2 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必须防挤压、防雨、防潮、防暴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不得摔、掷、碰撞和挤压。

000017.3 贮存

产品应放在清洁、阴凉、干燥、无毒、无味的库房中,或者在温度控制在0℃-5℃的茶叶专用冷库中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000017.4 保质期

自产品生产日期起保质期为12个月。

000018 档案

应建立完善的仓储、销售档案,记载仓储、销售过程中如产地、品种、数量、等级、批次的质量等级等情况。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白茶实物标准样制作方法

实物标准样是监督检验产品质量和对样评茶按质论价的实物依据。

A.1 要求

A.1.1 白茶产品按品质高低档分特级、一级、二级共3个级档。

A.1.2 实物样应按白茶分级感官品质特征要求制作。

A.1.3 实物标准样需二年更换一次。

A.2 原料选留

A.2.1 选样单位在春茶期间选留采制正常,外形、内质基本符合有代表性的春茶。

A.2.2 按计划选准相应等级、数量样品茶,原料选留计划由制样单位根据需要确定。

A.3 制样

A.3.1 实物样由制作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春茶期间制作。

A.3.2 为使品质能达到标准要求,应对原料茶作适当的筛分、拣剔和拼和。

A.3.3 试拼标准小样,经审评、平衡后换配大样,以保证各项因素达到实物标准要求。

A.4  使用

A.4.1 标准样使用根据评茶需要选用,用后及时装回罐内封盖后放加回原处。

A.4.2 评茶时干看抓样时动作要轻,以免茶芽断碎。簸样时不要把轻飘茶或下身茶飘出样盘外,以免水准走样。要尽量保持标准样茶的原有面貌,以延长使用时间。

A.4.3 注意避免样茶倒错互混,标准样水准如走样,应及时调换。

A.5 贮存

A.5.1 标准样分装,做到均匀一致,随装随加盖,封粘标准样标签。

A.5.2 使用单位对标准茶应有专人负责保管,置于低温干燥的环境中,防止受潮变质。


加工
土壤
茶园
QQ
微信
客服
电话
回到顶部
浙江省政府
杭州市政府
建德市政府
行业网站
草莓园区
草莓基地
联系我们
地址:建德市新安东路126号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电话:12345
数字农产品技术支持:0571-28222427
浙江省优质高效草莓示范基地
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
浙江省草莓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基地
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浙江省首个GAP示范基地
浙江省特色农产品安全风险管控示范基地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